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其二十七·议政(1 / 2)





  除夕阖宫夜宴这事不好办,寒蓁拿到太一城近两年来的账本时便觉得棘手。正如太后说的,皇帝登基时接手的是个烂摊子。太上皇论才论贤不如开国高皇帝远矣,开国高皇帝能由小小一个郡守打得天下,他却连守成之主都做不了。骄奢淫逸、大兴土木,不但在全国七十二道三十六府都设了行宫,每年还要南巡,这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。国库余银不多,六部拨下去的银子却不能少,边境又有北夷虎视眈眈,军饷更是紧缺。

  皇帝以身作则裁了自己的吃穿用度,各宫太妃纷纷响应,拿出自己攒下的体己填补亏损,很是紧巴巴过了几年。所幸太初元年皇帝筚路蓝缕开通海上航线,换取了颇丰的利益,这才慢慢周转过来。

  皇后入宫三年未满,只办过两次宫宴,因着太一宫中拢共两个嫔妃,太上皇的太妃们又多自请离宫修行,办得甚是简朴。

  今年原也该这样,忽得鞑坦国君说要来,皇后先头两三个月的准备不得不尽数推倒重来。离除夕还有不到半个月,许多事都要紧着来。

  这事难办不单单难办在没有时间上,更难办在一个“度”字上。放下去的银子少了,宫宴就太过简朴,难免怠慢了鞑坦国君;可办得太过隆重又不好,一是怕耗费金银太巨,为着个阖宫夜宴反弄得自己捉襟见肘,二是如今大楚与鞑坦国关系并不如何融洽,太抬举鞑坦国仿佛大楚矮了别人一头似的。

  皇后一件件掰开来同寒蓁说时穿着缃色的家常衣裳坐在上首,手里抚摸着白玉如意,颇为苦恼似的:“这么大的事,可叹我年纪小,尚无经验,若是办岔了可怎么才好呢?”

  她长得秀气,细长的眉毛,玲珑的小嘴,穿的衣裳也一应是素淡的,在寒蓁面前不摆皇后的谱,缓缓道来的一席话竟叫寒蓁有了如沐春风之意。

  寒蓁抬手蘸了墨在账本子角落上记下算得的数字,站起来回话。她虽未学过写字,因着前世在东宫时常要记账,也将这十个字翻来覆去熟悉过,丑是丑了些,好歹旁人能看清。

  “娘娘无须过于忧虑,这事虽大,好歹还有贵妃娘娘帮衬着。您二位好好商议着,总能拿出个章程来。”今儿个没见着贵妃,寒蓁也不想寻根究底,立在地上一板一眼地安慰皇后,可到底没说如何能不办岔,办岔了又该如何。

  因着她自己个儿心里也没底,太后从前是婕妤,位分没到,办不了这些事,皆放权给了皇后。正如皇后所说,她这几年来没办过什么大事,刚出阁三年的女子哪里就能事事得心应手,至于贵妃就更别提了。

  她自己当初做着太子妃跟前的掌事姑姑倒是掺和过几件大事,然而此时身份不对,纵然心中有计较也不能说出。

  寒蓁立在地上想了又想,拜了下去道:“奴婢想了个法子,不知可否能用。”

  “姑姑请说。”

  做着皇帝跟前的人,身份自然水涨船高,就连皇后也愿唤她一声“姑姑”。

  “不知懿和皇后身边的掌事女官如今在何处?”

  皇后听了这话,抚摸玉如意的手一顿,与魏宁对了个眼神:“这事······本宫倒真没想过。听闻父皇那时招待过几个海外的君主,或许正可比着来。”

  话才落,便有宫人捧了近些年间的宫人调动册子来。皇后与寒蓁皆取了册子,细细查阅。懿和皇后走得早,太辰二十年时淋了雨,生了场大病便再没起来过。

  寒蓁前世与那位掌事女官相熟,交谈过几次,便晓得她家乡闹饥荒,父母兄弟死了个精光,光身一个人活不下去,被辗转卖至懿和皇后府中。她这样无牵无挂的人在主子过世后是没地好去的,多半还留在宫中。

  可是翻遍了宫人册子都不见她的名字,皇后面上那股子刚聚起的喜色也散了,叹了口气道:“算算她也该有五六十的年纪了,要么是自请往皇陵去给懿和皇后守孝了,要么便是过世了。”

  懿和皇后是废太子生母,废太子既谋反,皇帝便不能追封她为太后。但仍不叫迁出皇陵,只待太上皇百年后两人同穴而眠。同时又追封生母宸贵妃为宸慈太后,迁出妃陵,另寻宝地修建陵墓。

  寒蓁起初知晓时还觉得略诧异,都说宸慈太后与太上皇感情甚笃,皇帝却不让自己母亲往皇陵里住。后来想想,若是懿和皇后、宸慈太后皆进了皇陵,往后还有宁和宫太后。到时泉下四人相见岂不尴尬?

  何况太后同她露了口风,暗示宸慈太后难产身亡一事有所蹊跷,且太上皇未必不知。寒蓁将几件事联系着一想,只感受到九五之尊的凉薄与狠心。

  懿和皇后的掌事女官既寻觅不找,便只能一步步走着瞧了。寒蓁接了账本,欲带回琅轩殿去好好核算一遍,到底能为这场阖宫夜宴拨出多少钱来。她出了殿,德林便迎上来笑着问:“姑姑可是遇见了什么难处?不妨说出来,或许奴才可以替姑姑排忧解难。”

  寒蓁只当他说笑,也没当真,打趣般问他:“我想寻懿和皇后身边的那位掌事女官,德公公可有法子替我找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