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其三十二·鞑坦(1 / 2)





  太初五年,除夕。

  腊月初起便连绵不绝的小雪,终于在这天清晨转为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。冬雪浓浓,衬着满京城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,年味似乎比之往年更重一些。

  而本该在家中安心准备守岁的人们,也如潮水般拥至街头,按捺着好奇之意,等待那城门洞开之声。

  午后起,太一城那高逾十数丈的朱红漆大门大门便轰然而开,无数穿黑衣披金甲的战士鱼贯而出,踏步之声轰鸣如雷霆,金甲映着雪光仿佛在灼灼燃烧。军队由太一城至京都城门,绵延数刻未止。

  “张家嫂子可听说了没,这回从什么鞑坦国来的人,说是什么天生的战士,能和深山里的熊瞎子搏斗的。诶呦,可真是笑死人了,即便能打得过熊瞎子,可地薄人稀的,能种多少庄稼。再好的战士还不是饿得没力气?”

  “就是就是。瞧瞧咱们大楚的军队,汉子都是个顶个的拔尖,武艺又高又懂行军打仗的,闲事还能坳几句诗文,可不比那起子野蛮人好得多。”

  “哟!你怎晓得忒多?”

  “还不是我们家那口子,他如今混了个小小的百夫长,如今的日子过得可滋润。要我说,还是咱们陛下英明神武,太上皇在世时哪能看到这幅盛景?”

  “可不是······”

  寒蓁紧紧将安乐搂在怀中,拉着帷帽上白纱,避开拥堵却被禁卫军喝令着站得井井有条的人,往街角揽星楼而去。

  满城池的喧嚣如潮水般汇入寒蓁的耳中,直到踏入揽星楼门槛,才觉得清净了几分。

  大厅中手持惊堂木的老先生正慷慨激扬讲到“开国高皇帝力破鞑坦十城”一节,惊堂木一落,激起满堂喝彩。寒蓁微微掀开帷帽一角瞟了一眼,见二楼雅座今日亦坐满了人,外头遮掩的纱帐大多拉开了,里头看客或站或坐,俱专心致志听着老先生评书。从衣饰来看,非富即贵。

  寒蓁默默记在心里,抱着安乐上楼。

  揽星楼最先是茶楼,莫楚茨不知为何忽然动了经商的念头,便在朱雀街上僻静处修了平平无奇一座小楼。后来宁王得知,死乞白赖要合伙,又出钱又出人。给原先的揽星楼上头又加了三四层,又打出“揽遍天下群英为星”的名头,给上京赶考的考生以住宿、宴会之便。是因揽星楼虽然不占地理之优,却因其高耸雅致,以及对文人之厚待,而成为京中文人汇集之风云之所。

  五层斐然间中,一人正临窗观景,街市的喧嚣之声从打开的窗子中灌入,长风吹起他鬓边几缕随意散下的长发,一身象牙长衫,越发衬得他面如冠玉,却不显风流,尽占文秀。

  安乐刚被寒蓁放下,便蹦蹦跳跳上前,手脚并用爬上临窗的酸枝木榻。小心翼翼从鼓鼓囊囊的胸前,摸出个油纸包来递给他:“安乐买了三个糖葫芦,安乐一个,皇叔一个,姐姐一个。”

  皇帝瞟她一眼,将她多数的一根手指按回去,接过油纸包。

  “捂化了。”皇帝扯了两下油纸包,见油纸与糖葫芦已然被融化的糖衣黏在一起,倾身提醒安乐,“不该贴身放着。一会同你去再买新的。”

  安乐憋憋嘴,灵动的一双大眼睛里蓄满泪水:“可安乐就想要这个嘛。”

  皇帝无奈地叹口气,回身道:“你说得对极了,确实该让秦筝好好教教遗儿。”

  “好歹过了今天,安乐好容易出宫一趟。”寒蓁笑笑,上前双手捧过油纸包,往窗外一递,默数三十下又收回来,油纸包上落满了雪,糖葫芦却已冻硬了。

  “好了,安乐想吃许久了,快拿着吃吧。”眼见安乐擎了一支喜滋滋地咬在口中,皇帝才道:“手臂酸?遗儿如今重了些,早知如此该带薛闲一同出来。”

  寒蓁微微一怔,不知他是何时察觉到的,又想起他心眼明亮,自己又未刻意遮掩,干脆抬手捏了两把酸涩的胳膊道:“薛公公若是跟着一起出来,陛下微服出巡的事便要广而告之了。”

  有了秦筝的参详,准备除夕阖宫夜宴的事变得简单了许多。寒蓁每日准时去正阳宫与皇后贵妃一同商议,直到五日前皇帝封印,后宫准备也告一段落。

  今日晨起,皇帝忽说要微服私访,薛闲倒不惊讶,跟着准备出宫用的衣裳首饰,显是出来惯了的模样。

  揽星楼的大名,她还在茂国公府时便听过,毕竟那么高大豪华的一座楼拔地而起,隔得那么远也看得分明,哪里能不好奇。

  然而直到皇帝带着她熟门熟路进了揽星阁从不对外人开放的斐然间,她才晓得,莫楚茨兴起是真,宁王出资也是真,但二人背后却站着一个皇帝,选地也好,旗号也好,皆是皇帝授意。

  站在斐然间中,两侧房间中的谈话声清晰入耳,无数文人墨客的思想在空中碰撞。借此来知悉文人思潮,不失为一个好主意。

  寒蓁听到时一愣一愣,打从心底觉出皇帝的运筹帷幄来。

  “回头朕给你点药,好好用着。”

  寒蓁低低应了,想起今日所见所闻,道:“外头的百姓都说陛下英明神武。”